本报北京3月8日讯(记者潘剑凯)“红、绿、蓝是以前市场上商品价格标签的三种颜色。”闻世震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,“红色代表国家定价,绿色显示国家指导价,蓝色则是市场价。如今,这三种颜色在辽宁只剩下了蓝色。”
价格形成机制是市场经济的作用之所在。但在八十年代以前,辽宁商品的标签几乎是一片红。改革开放后,绿色和蓝色开始出现,但红色依然还很显眼———到1993年,辽宁市场上还有16%的商品属国家定价。
近年来,辽宁加快了价格改革的步伐,出台了一系列重大调价和改革措施。目前,除极少数垄断性、强制性、福利性、保护性的商品价格和收费由政府管理外,其余都已放开。
“如今价格上涨或回落,不再是行政约束的结果,而由价值规律和供求关系决定。”闻世震说,“价格这个‘杠杆’摆对了,市场这只‘无形的手’就开始配置资源、调整经济结构了,过去制约经济发展的许多‘瓶颈’产业得到了明显改善,市场流通体系开始在辽宁初步形成了。在价格改革上,与其他省市相比,辽宁起步是慢的,但现在终于赶上来了。”